close

52320373_2454994491181803_791737131792859136_o.jpg

繼續導讀《錢意識》這本書,PAPT1-不會借錢,你永遠不會成為有錢人。

03-『有錢人的身家一大半都因借而來的』

你可能會說:「我的工作還算穩定,賺的錢足夠日常開銷,平時在生活中非常節約,也不會花大錢去買名牌以及各種奢侈品。另外,我暫時也沒有想要買車、買房,也沒有投資、創業的計畫。我為什麼要去借錢?借錢就要給別人額外的利息,太不划算了,我才不要讓自己活那麼累!」

如果你這樣想,而且生活都過得充實快樂,那麼請你繼續無債一身輕的生活方式。就怕你在這麼想的同時,卻整天怨天尤人的過日子,覺得自己生不逢時、欣賞的人不喜歡自己、得不到老闆的賞識、老公沒有用、老婆總是亂花錢、生活過於平淡. . . . .你既使有一點小積蓄,但還是會抱怨自己過得不夠幸福,還是會把大部分的時間浪費在關注娛樂八卦,和抱怨自己周圍的一切上面。

『合理的借錢,是富裕的開始』

我們的長輩在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告訴我們:「要學會先苦後甘。不要老是想著享受,否則以後會吃很多苦頭的。要好好讀書,長大以後才能找到好工作,才能賺很多錢。然後再把錢存起來,才能買房、買車,買一切自己想要擁有的東西。」

有意思的是,長輩嘴裡說的「先苦後甘」,卻在生活中盡可能「甜」的照顧我們,盡量避免讓我們受苦。從潛意識層面來說,他們也是不願意主動去吃苦的人,甚至是排斥吃苦這件事的。想當然會把負債看成是一件很苦的事,因為在某段時間裡,負債確實會讓一個人甚至一家人,在身體和心理上過得非常辛苦。

事實上,在當下,一個人做一份普通的工作,如果一直循著攢到錢後再買車、買房的路走下去,估計你走了大半輩子仍然走不到盡頭。以自己為例,若是我不靠貸款,也買不起現在住的這間房子和現在開的車子。

如果有人建議不願意負債的人從銀行抵押貸款買車、買房,他們會很排斥,認為自己銀行有存款,沒必要去貸款,去過一種「不切實際」的生活。所以,很多老一輩的人,當聽到自己的子女需要買車、買房時,大多都是拿出自己辛苦存一輩子的積蓄,給孩子買車、買房,付款時還會很豪爽地說:「一次付清。」

我在心裡想,有錢人都在想辦法從銀行貸款,留住自己手上的現有現金,說句比較無賴的話,「這年頭能用別人的錢,誰還會願意用自己的錢啊!」。還有一點很重要,長遠來看,錢永遠是在不斷的貶值中,從銀行裡借得越多越得利。舉個例子,二十年前如果貸款買一間房子,首付三成,分三十年還完,無論是選擇等額本息還是等額本金還款,都是賺。拿當時每月還款五百元來說,確實是一筆大數目,但擱到現在,五百元已經不足掛齒。

我們的身邊有太多人,一輩子小心翼翼的賺錢、花錢,從來不借錢,也不允許自己有無謂的債。這樣的人生不能說一定很失敗,但是一定不精彩。在這類人的潛意識裡,一般都裝著這樣的訊息:1.我不是有錢人,借的錢有可能還不了,還是賺多少就花多少更安全。2.借錢就要還利息,太不划算。

但就是有這麼一小撮的人,他們的智慧和勇氣兼得,他們站在你的前面,讓你看見他們散發著青春氣息的臉龐,卻經濟獨立,享受著優越的名氣和高人一等的生活。簡單的說,他們早就過著有錢人的生活。

真正特別的一點就是,他們懂得跟銀行借錢讓自己的優裕生活提前到來。不會只在自己需要錢的時候才去借錢,他們從來不會認為自己的錢夠用,總是會發現新的投資機會,並透過各種管道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流動資金。他們有再多的錢,都可以做很好的運用。其實,在他們的潛意識中,一直重覆著這樣的訊息:

『有錢人的身家一大半都是借來的,縮小自己與富人差距的唯一辦法就是學會合理借錢。』

根據吸引力法則,當你像有錢人那樣的生活時,你周圍也會慢慢地出現磁場相同的人與你相識,而與你磁場相同的人,往往都是有錢人。更重要的是,適當的負債,可以激發你的賺錢的潛能,然後慢慢適應這種負債心理。千萬不要質疑自己的適應能力。

人是所有物種中最高級的物種,具有強大的適應環境能力,為了可以存活下來,可以像孫悟空一樣七十二變、可以上九天攬月、可以下五洋捉鱉。隨著環境的改變,我們潛意識活躍的訊息也在不斷改變。

每個人身上都適當的揹負一點債務,頭腦會變得更加清晰,人生規劃會更加詳細,轉錢的腳步也會加快。這是一種變相追求適當壓力的生活方式,而且適當的壓力,絕對可以激起你內在的生活動力,你的生活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好。

以上的重點導讀,可以留下你們的想法,共同討論!!!

資料來源:錢意識(大是文化)

arrow
arrow

    負離子生活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